他们都是优秀教师,为何孩子抑郁、退缩了?-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师|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热线电话
青少年心理咨询

他们都是优秀教师,为何孩子抑郁、退缩了?

发布时间:2014-07-24

   孩子在家里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是截然不同的。真正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是有很多区别,并相互补充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为您解读:父母是优秀教师,用心栽培,为何乖巧的孩子越来越抑郁、退缩了?

  何老师带着儿子暁鹏过来,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化解孩子学习压力问题。暁鹏今年十四岁,今年初三,因为父母都是教师,暁鹏上学比其他孩子早一年。据何老师介绍,暁鹏小学时成绩很好,人也很乖巧,是老师们眼中的好孩子。但进入初中后何老师发现暁鹏对待学习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了,做作业、背书的时候容易走神,人也变得越来越内向了,在家里如果父母不主动问他,他是不会主动说一句话的。

  何老师自己是初中语文老师,现在在带初三,看着暁鹏的状态,她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感知孩子是进入了青春期,同时学习压力比较大,才变成了这样。何老师也劝儿子不要压力太大,要放松,自己和他爸爸并不要求他考高分,也鼓励孩子跟朋友玩一下,散散心。孩子也能理解,但那个心还是放松不下来,自己给自己很大压力,怎么都调整不了。通过朋友介绍,何老师求助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来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化解孩子内心不必要的压力。

  对于目前自己的状态,暁鹏很自责也很沮丧(而不是焦虑),一方面他有很深的内疚感,觉得愧对父母,未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难以回报父母多年对自己的付出,因此在行动上希望能够努力学习并获得进步;另一方面又陷入无力、抑郁的状态,他觉得自己很无力,想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父母也经常帮自己补习,可自己就是“不开窍”“脑子里一团浆糊”“提不起劲儿”,他觉得自己很差、很糟糕。虽然现在爸爸妈妈劝他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对自己很好,但自己更觉得自己很糟糕、很对不起父母。

  经过咨询,发现暁鹏的抑郁情绪的根源,不是在学习,而是源于与父母的关系。

  在暁鹏的内心里,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幻想着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为他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相信自己是个好老师,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从而相信他们的孩子能够很好的成长,甚至超过其他孩子。“虽然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没有说出他们的期望,但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语气、他们的关注点早已暴露了他们的内心,我能感受得到。”  暁鹏说。

  从幼儿园开始,父母便用自己的资源和努力,让暁鹏尽可能接受最好最贴心的教育。虽然作为老师他们日常工作非常忙,但对于这个孩子还是非常的关心和关注的,因为都是老师,只要妈妈给老师一个电话便对他今天在学校的情况一清二楚了。而那些老师也因此对暁鹏格外熟悉、关注和照顾。

  暁鹏感觉自己一直活在父母的注视下,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小小的错误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传到父母那里去。

  就这样,父母不自知不觉的用这样的方式“全程陪伴”着。而暁鹏也不负众望,成为老师、父母眼中安静、乖巧、顺从配合、认真学习、性格良好的“好学生”。爸爸妈妈也为有这么懂事听话的孩子感到骄傲。

  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暁鹏却越来越抑郁,对生活越来越没有激情,对未来也没有太大的向往。虽然每次一家人谈论未来的种种美好,暁鹏也配合地笑一笑,但内心却觉得那些离自己很远很远,能不能实现都跟自己没有关系。

  像暁鹏这种情况,在教师家庭中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一线老师的孩子。若细心可以发现,在我们身边很多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上优秀人才的并不多。部分成为优秀人才的孩子,还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这种现象不仅现代如此,旧时的私塾先生也鲜有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突出人才的。

  从客观原因来看,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考核比较多,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或人格培养上处于竞争的弱势。

  然而,若我们客观看待这些孩子,其实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不差,处于正常或以上水平。但他们的性格往往没有那些学习优异、出生其他家庭的孩子活泼乐观、积极进取、敢于冒险、锋芒毕露。

  或许剖析一下他们与父母的互动,我们能够看清孩子变成这样的深层原因:

  一、角色混乱:父母or老师,家庭or学校

  父母是孩子出生后建立关系的第一重要人物,在每一个家庭中都有属于他们的家庭内部秩序。而父母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世界、爱生活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建立适当规则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的是无条件爱孩子,接纳、理解、引导孩子。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他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的规则,进一步从同学、老师、社会那里了解、认识自己。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唯师是尊,对教师的旨意多不会违背。教师也习惯以听话乖巧当做衡量好学生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

  可见,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是截然不同的。真正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是有很多区别,并相互补充的。

  但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二、关注细节的习惯:对孩子的言行出格特别敏感

  就像临床医生对细菌、污染等比较敏感,难以容忍“脏”,在卫生要求上比较高,容易出现洁癖一样,当一线教师久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也有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多数一线老师都不喜欢过于活泼奔放的学生,对那些有奇思怪想、言行出格的孩子总是格外“注意”,经常敲打,以期其能改善或至少不要捣蛋闯祸。

  这种敏感和担忧,让他们也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是会成为那类孩子,容易关注琐碎的细节,总是有意无意要求孩子乖巧、稳重,不能有那些习惯或动作,再小再轻微也不允许。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事物的发展是以避免不好的预期为主,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也会更高。孩子在这种影响下,容易变得谨小慎微,也容易产生无力、退缩情绪。

  三、偏爱说教的沟通方式

  一线教师因为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等原因,对于学生的错误,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而在说教中又多“旁征博引”“敦敦教导”“诲人不倦”。

  有个孩子曾经说到自己的经历,自己在妈妈的班上读书,一次一个同学犯了一点小错误,作为老师的妈妈把这个同学叫起来,批评了十多分钟,说得这个同学羞愧得“泣不成声”。同班其他同学偷来同情的眼光:同情他有这样的妈妈。

  四、害怕冒险的心态

  教师自身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的,一般都希望能稳定就好。而这种职业心态也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受父母理想的影响,很多以稳定为职业目标的父母的孩子也在职业选择中以“稳”为主,最终是以能谋求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为追求目标。

  不敢冒险,不敢挑战,不敢尝试,这些独创个性的致命伤似乎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身上格外集中,无疑也会导致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沿袭这种个性。个性决定命运,把孩子的个性打磨得过于平整后,留下的就只有怯懦、服从、规则了。

  而那些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又注重早期教育,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允许孩子自主发展。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五、单纯的人际,狭窄的圈子

  一线教师多以教学为重,长时间跟学生打交道,虽然需要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处理复杂的人际交往。

  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

  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人际交往简单,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还让孩子失去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容易变成“书呆子”。

  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会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视野相对窄小,不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或观点;人际距离比较疏远,亲和力比较低,给人一种“礼貌,但冷淡”的感觉。

  广州儿童心理咨询结语: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是截然不同的。真正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是有很多区别,并相互补充的。作为教师,切记把工作的角色带回家庭中,要在工作与家庭中间找到平衡点,在家做好父母的角色,在工作中做好职位的角色,如此工作、家庭两不误,才能够婚姻幸福、家庭和谐、孩子独立健康。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